【校讯记者林惟铃报导】
「前两年台湾电子产业所赚的钱,差不多等同农林渔牧业所赚!」微薄的代工利润让台湾的中小型企业必须转型。IBM全球企业谘询服务事业群总经理曾江华鼓励政大同学,企业成功关键在于优秀的领导人才与制定有效率策略,在组织间建立起文化,并落实策略。
企管系3日举办第六场CEO论坛,由曾江华分享1980年代IBM从硬件公司,转型为软件服务公司的经验。
曾江华表示,坏日子转型求生存,痛苦但容易;反倒好日子转型求大赢,却更不容易。面临1980年代无法反映市场对个人电脑(PC)需求,股价一落千丈, IBM透过两阶段转型,才成就如今的全球第三大品牌。
他解释,「坏日子」指的是股价跌到谷底的1993到2002年。当时公司透过组织改组,重新走出门聆听客户的声音,改以客户为导向。直到公司状况改善后,推动第二阶段的好日子转型,重新塑造IBM价值,并建立转型后组织所需要的领导力。
透过三A(Aggregation、Arbitrage、Adaption),IBM逐步成为全球整合型企业。其中Aggregation(整合),将各部门运作方式制度化。再透过Arbitrage(套利),建立共享服务中心,最后借由Adaption(适应),考量成本与效率,选择最低成本的地区落实技术营运。
曾江华举例,人资、会计等部门,可以将上层管理阶级与下层的庶务工作分开,让各地区只有会计、人资的管理阶级,选择薪资较低区域执行庶务性工作,就能让IBM一年省下十亿美金。
针对台湾中小企业转型,曾江华指出,未来趋势是「虚实整合」,产业应往发展云端的软件与服务方向进步。现在台湾产业仍多以过去制造业压低成本的思维思考问题,用实体思维控制虚拟,就是「把虚拟这一块做小了!」
面对未来两年的策略发展,曾江华透露,IBM将着眼于新兴成长市场,包括俗称VIP的越南、印尼、菲律宾,而非洲也将会是观察发展重点。同时也将继续发展云端计算,已经收购软件公司如甲骨文、SPSS等来分析Big Data,为软件与服务加值,以达到2015年每股盈馀(EPS)到达20元的目标。
从实务分享学习比课本理论更深入,企管三刘鸿硕肯定,从曾江华的实战成功经验,让他更明白如何学以致用。这场讲座也吸引外校同学取经学习,来自中原大学的同学便对IBM商业模式与组织运作深感佩服。
同学提问如何进入IBM工作?曾江华建议,利用在校期间增进英文能力,进入业界后,则必须拥有抗压、优异的沟通能力与学习速度快特质,才能跟上职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