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歐取經 企研所學習產業永續創新

  • 2015-05-12
  • AdminAdmin

This is an image

業師期許未來領袖創造共享價值 

【小記者張文愷報導】企業管理研究所(MBA學位學程)8日舉行2015歐洲產業永續創新趨勢研究成果發表會,和第六屆永續創業競賽獲獎團隊參與四月歐洲永續創新之旅的同學發表走訪德國柏林、丹麥哥本哈根、瑞典馬爾摩以及芬蘭赫爾辛基等綠色城市的心得,分享這些城市結合先進科技與永續概念,進而在企業經營、人民日常生活中落實環境保護意識的經驗。

在永續城市部分,企研所蔡欣庭提出永續經營的三大核心構面:People(社會責任)、Planet(綠色環保)以及Profit(經濟價值);張家銘則透過城市的發展歷史,點出永續經營的緣起與重要性。陳建宏指出,臺北在全世界的永續排名成績不錯,但當前因為生活支出上漲而面臨人才流失問題,成為未來發展永續企業的一大阻礙。

對於同學們的觀察,臺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講評時認為,其實臺北在各項再生能源的潛力並不輸給歐美國家,但因非再生能源價格相對低廉,致使企業投資再生能源的意願較低,期勉同學深入學習歐洲國家在社會價值觀上的進步,唯有改善整體社會在進行商業決策時的價值考量,才能真正落實企業永續的價值。

這趟永續創新之旅也實際參觀包括Nokia、Carlsberg、Novo Nordisk、 Novozymes、 Nordic Fashion Association以及Scandic Hotels等六間民生消費品企業,張家銘提到,Nokia雖因未能趕上新一波智慧型手機的浪潮,而在2013年將手機品牌Lumia轉賣給微軟公司,但Nokia始終未曾改變推動永續經營的決心,因此仍然在許多電子產品領域中活躍。

另一方面,他也注意Novozymes公司將原先的環境保護限制政策轉化為新的獲利模式,以酵素為核心開發出一系列促進生態循環的產品,正是永續概念結合生物科技創新的典範。

對此,福特六和汽車總裁范炘認為,過去所談的企業社會責任(CSR),其實應該進一步發展為Sustainable Responsibility(永續責任),企業必須從永續發展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人們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層面的供應與價值鏈,才能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發現更多新商機。

This is an image

感謝企業熱情贊助

在物流與投資相關產業公司永續作為上,同學們看到2015全球百大永續企業Kesko長期致力產品安全把關,同樣名列全球百大永續企業的Kone,更在安全之外,透過鋼索材料的技術創新,發展出能大幅降低能源消耗的產品。

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葉匡時提醒,歐洲國家的永續企業成功關鍵在於這些國家已將Sustainability(永續性)內化為全民的「價值系統」,對於臺灣來說,唯有跳脫功利導向的「工具系統」,才有機會發展出成功的永續企業。

這趟永續創新之旅也關注科技與能源產業,看到Siemens以獨特的流程與技術創新,提高電力轉換的效率與產出;Neste Oil則將我國已經試圖推行多年未果的生質能源廣為普及,甚至開發出更多不同於以往的生質能源材料。

看到國外例證,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認為,好的「公司治理」是推動企業永續發展的前提,就能源產業來說,「碳排放」雖然是一種客觀性的環境保護衡量指標,但對於企業而言,生產活動的「產出價值」也不能忽略,唯有兼顧兩者才能夠對整體社會的福祉產生重大貢獻。

這場發表會出席師長包括帶隊的企研所教授黃家齊、副教授黃秉德、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總經理黃正忠,贊助企業代表HSBC資深副總裁陶尊芷、陶式化學大中華地區總經理陳俊達都出席聆聽。黃秉德滿意同學的表現,認為本活動結合永續創業競賽,幫助同學能夠在實作中運用學校所學,激發出更多的火花。贊助企業代表也肯定透過參訪,有助培養具備前瞻思維的未來企業領導人才。

This is an image

與會者關切永續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