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認同價值 MBA職涯發展工作坊邀請劉安婷分享為臺灣而教

  • 2015-09-25
  • AdminAdmin

This is an image

【小記者張文愷報導】幫助學生探索職涯方向,同時透過他人的經驗思考未來人生的多元價值,MBA「職涯探索與發展工作坊」邀請「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 TFT)創辦人劉安婷述說自己的故事,提供MBA學生不同人生方向選擇。

現年24歲的劉安婷,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畢業後,就取得一份管理顧問工作,但卻為了改善臺灣偏鄉教育而回國創辦TFT,並且享受其中,「這份工作帶來的滿足是無可取代的」。

劉安婷說,自己16歲時到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進修暑期課程,第一次因異地的教學文化而打從心底感受到為自己學習的快樂,立下要遠赴美國攻讀大學的目標。因此儘管甄試進入臺大,她卻決定放棄報到,並在數個月後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全額獎學金。

離開臺灣,隻身到了美國,劉安婷和許多留學生一樣,碰到種種語言及文化適應問題,但她努力苦讀,不但以第一名畢業,還取得美國紐約醫療顧問管理公司工作。

只是在此同時,劉安婷也看到臺灣教育問題。儘管臺灣學生平均數理能力在國際上堪稱前段,但整體高低落差卻極嚴重。回想自己有次造訪臺南左鎮地區小學時,發現學生連最基礎的教育資源都缺乏,「我覺得貧窮不值得羞恥,尤其當看到他們連未來人生最基本的選擇權都被剝奪時,才發覺我們更應該為此感到羞恥。」

長期從事國際志工的劉安婷開始思考如何協助改善偏鄉師資短缺問題,並獲得嚴長壽先生的讚賞與支持,但同時也點醒她:「如果這是一個世代的運動,就必須由這個世代來做。」

參考普林斯頓校友Wendy Kopp在1990年就創立的Teach for America,劉安婷決定創辦TFT,成為臺灣第一個協助招募與培訓偏遠地區學校師資的社會企業。

劉安婷說,要能推動這樣的工程,自己也曾經遲疑恐懼,但她重新詮釋「臺灣史懷哲」徐超斌醫師所說:「因為看見需要,就可以找到力量!」對她來說,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許他們一個希望的未來,便是創造與改變一個新的臺灣、新的世界。

聆聽劉安婷的故事,商學院副院長蔡維奇表示,政大MBA歷來學生大多都以成為工商業界的傑出管理人為目標,但身為教育工作者,他也支持同學們能夠勇敢追尋自己認同的價值,開創不同的未來理想道路,重要的是,要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與影響力的人。

MBA碩一賴英錡表示,自己身邊也有朋友從事社會企業相關工作,非常欽佩他們願意為個人理想以及社會價值奮鬥的這份決心,認為身為國立大學學生,更應該在未來的人生與職涯規劃中肩負起回饋國家社會的責任;MBA碩二陳采韓則回應,其實大部分人都能察覺周遭社會存在的問題,但卻時常因為自私或軟弱而選擇忽略,劉安婷激發他勇於承擔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