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銀行(HSBC)總經理李鐘培分享跨國企業人才議題
【校訊記者謝懿安報導】全球化趨勢下,如何打造跨文化團隊,在國際市場中脫穎而出?滙豐銀行總經理李鐘培25日在政大企管CEO論壇上提示,溝通與制度是重要關鍵,他也鼓勵在校生,即使網路時代還是要培養面對面溝通能力。
「臺灣人通常比較保守,不會直接表達想法」,李鐘培說,中華文化教導的客氣與禮貌,在外國人眼裡可能是缺乏能力的表現。因此,他建議在跨國團隊中,要「直接」(straight forward),不要擔心語言不夠流利,而是盡可能表達自己的意見。
商學院教授李瑞華也認為,文化是一種習慣與信念,包含了約定俗成的認知與價值觀。「與不同文化的人相處時,必須要有同理心,不能自以為是」。
此外,面對面的談話也是維持人際關係的要件。李鐘培說,現今許多人都依賴電子產品,但媒介不同會影響到溝通的效果。「面對面最能感覺出誠意」,他建議同學,平時還是要多訓練實際溝通的能力。
因應國際化,文化與溝通方式謀合之外,「制度設計也是關鍵」,李鐘培以滙豐銀行為例,就建立一套制度,讓不同國家的團隊可以依據程序提出方案,提高運作效率,也能透過過去經驗建立知識庫。
面對在校學生,李鐘培提醒,「態度是訓練國際化人才的第一步」。他特別點出,現在的世界情勢已經改變,國際化並非歐美的代名詞,發展中國家的成長將左右未來局勢。新興市場如印尼、巴西擁有豐富資源與人力,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建議同學不應侷限自己,要多到這些國家接受挑戰。
「國際化必須回歸到刻苦耐勞」,李鐘培也勉勵同學應保持開放的心態,不要拒絕任何機會。他舉例,滙豐銀行內部推動「International Manager Program」,職員每二至三年就要到不同的國家工作,以訓練不同文化下生存的能力。
很多在校生努力取得專業證照,但李鐘培倒建議不必花過多時間考照,反而應多下功夫研究未來希望進入的企業,了解公司定位與所需要的能力。平常也要保持接觸國際事務的習慣。「全球化時代下,即使不出門也會受到外國事務影響」,建議同學在大學時期就應培養接收資訊的能力。
觀察現今各國的高失業率,李鐘培分析大學教育與市場需求的斷層為主要原因。由於學校訓練的學生無法因應時代變動,導致就業情形不佳,他呼籲政府應考慮重新調整資源,同時將就業率納入評鑑標準,促進教育與市場的接軌。
「離開學校後要拋開一切,重新開始!」李鐘培強調,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要紮實地從基層做起,才有成功的機會。李瑞華也勉勵同學應「不卑不亢」,並充分準備,與世界接軌。